《安提戈涅》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重要著作。原著中的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女儿,她不顾国王禁令,将反叛城邦的兄长安葬,后自杀而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悲剧命运。香港著名导演邓树荣对文本进行了极富创意的改编,使用全女班进行演出,六个年轻女性在不知名的空间各自阅读此文本,一股神秘的力量把她们连结在一起。她们想象自己从当代进入了古希腊的城邦,扮演着里面的各个人物。 导演认为,虽然帝王在绝大部分国家都已消失,但自古以来未改变过的是权利欲,到最后我们兴许能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安提戈涅。
舞剧《西游》借鉴大量相关的壁画资料,通过特定的时空设定,以舞台艺术为载体,加上现代人不同的视角感官,表现历经千年岁月磨练的壁画中玄奘其欲言不能的神情及形象特征。同时也通过舞蹈肢体语汇描绘现代人"重走玄奘之路",在求索生命原点修习的过程中的种种心态与思想,在讲述玄奘足迹遍布了一百一十个国家,获得了无上的尊荣与敬仰之后,仍不忘初衷返回故地的故事背景中,借以现代人的视角赞颂玄奘对理想永不放弃、对信念始终坚持的高贵品质。 导演赵小刚
秀云与女儿彩珠在丈夫因公殉职后,依旧维持着交换日记的传统, 不间断地写着每日发生的事, 并且总是留了一页空白给过世的丈夫, 相依为命的两人,直到彩珠嫁到了台北, 距离使得母女感情渐淡。即使丈夫家暴, 彩珠仍尽力扶养女儿晓妮长大, 希望能给晓妮一个完整的家, 然而晓妮未婚怀孕的问题却导致母女两人关系破裂, 怀着孩子的晓妮,不顾妈妈反对, 决意离家展开新的生活。母女两人每月仅通过email, 像例行公事般交代着生活近况, 即使心里彼此挂念, 谁也不愿表露于形, 而这是唯一一条维系着母女感情的线。直到有一天,晓妮发现, 为何再也没有收到母亲的来信呢? 外婆秀云来电告诉晓妮, 彩珠得了失智症…… 编剧/ 首演导演高天恒台湾师范大学 表演艺术研究所 导演陈品蓉
意大利的阿比剧场有将近20 年的历史, 作品受邀蒙斯( 比利时) 、莫斯科( 俄罗斯)、弗罗茨瓦夫 ( 波兰)、纽约( 美国) 等戏剧节,导演Marco Martinelli 为四届意大利评委奖- 乌布奖得主 ,这次为首次来华演出!《光》是一场声音与剧场的协奏演出,艺术家们用实验电子音乐、低音提琴、千变万化的人声呐喊出古老的罗马涅语诗篇,就像是三个人物以三种不同的乐器与祷告式咒语文本的结合,创造出美妙的声音剧场。著名评论家Ermanna 说:《光》像是一个铸钟罩在五彩缤纷的土地上,一条晶莹的湍流。 我根本无法表述我的感受, 连试图寻找一种形式去表述这场演出都是徒劳。 导演Marco Martinelli四届乌布奖得主,编剧、戏剧教育家、萨拉热窝Mess Festival 金罗尔(Golden Laurel )奖得主。 演员及声音实验家Ermanna Montanari三届乌布奖得主,因她在本作品中对声音实验探索成就,获得萨拉热窝Mess Festival 最佳女演员。 编曲及现场低音提琴演奏Daniele Roccato当今世界乐坛最具原创力的著名低音提琴演奏家及作曲家。
当京剧邂逅歌德,势必是中西文化的巨大碰撞,由中国国家京剧院和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剧院基金会联合出品的京剧《浮士德》就是这样一部实验作品,也是京剧艺术走向世界的探索之作。《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家歌德的毕生制作,京剧《浮士德》改编自其中的《悲剧第一部》。讲述了年过半百,已是当代无人能及的饱学之士的浮士德,然其对尘世的欲求尚未满足,极度烦闷,意欲求死,在欲望的驱使下与否定一切、破坏一切的恶灵魔非重订出卖人生的契约,返老还童,随即展开与少女格雷卿疯狂、热烈的恋爱,最终却是酿成了格雷卿的悲剧。全剧都在拷问着人类的人性底线,探讨人类悲剧的根源无底的欲望。 编剧李美妮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获戏曲文学创作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国家京剧院创作研究部。 导演安娜帕史克2009 年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德国的应用戏剧学专业,自此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在各项欧洲与亚洲的戏剧担任导演工作,尝试突破传统文化的题材限制,努力寻找新的艺术形式来呈现戏剧、视觉艺术和景观音乐会。2012 年,开始涉足中国戏剧领域,尤其是国粹:京剧。2011 年,荣获柏林歌剧奖;2015年分别在斯图加特和巴登符腾堡州荣获戏剧和舞蹈奖。 演员刘大可(饰演浮士德)中国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花脸,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曾荣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红梅杯全国戏曲大赛金奖,文化部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折子戏展演优秀表演奖等。
作为台湾艺坛引以为傲的现代舞团, 无垢的舞蹈肢体语言和剧场时空都很独特,动作缓慢简约,但又富含强韧的生命力,满有爆发性的冲击力,有如对自然的礼赞,不朽生命的史诗。成立以来,无垢舞蹈剧场以浸润各民族文化的生命体验,集体记忆、以及神话寓言为一体的独特的仪式剧场美学,已受到国际舞坛的一致认可。本届创想周特别邀请无垢及林丽珍大师带来其最新作品《缓行中的漫舞》的演示及大师工作坊,希望青年观众能从现代舞蹈的最初原点再到肢体工作坊的开发,领略到不同的舞蹈美学,及对天地与生活结合的哲思。演出后,无垢还将与上海的舞蹈界专家举行研讨会,共同探讨现代舞的发展与合作。
《日与夜》是以古典音乐家肖邦著名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为蓝本进行的二十一世纪重作曲。作品从二十四首前奏曲中每一首作品中选择动机并有机重组,用最新的电子音乐作曲概念为作曲原则,配合古典原声钢琴的现场演奏以及前卫现场视频与多媒体装置的交互表演,营造带有强烈未来感但亦具有古典音乐丰富音乐表现性与人文情感深度的现场格调。 宋思衡 80后崛起的最有成就的钢琴家之一。七次获得国际钢琴大赛冠军,特别是04年在法国举行的国际五大赛事之一第六十一届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中,历史性成为了七十年来第一位摘取桂冠并囊获多项特别奖的中国人。多年来他的职业演奏生涯足迹遍布全世界,也是世界级国际音乐大赛最年轻的评委之一,上海大剧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签约艺术家。他同时也是多媒体独奏音乐会的创始人,制作了众多先锋多元而跨界的钢琴音乐会,开创了钢琴独奏的崭新时代。 B6B6 原名楼南立,198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9年开始创作电子音乐,是中国著名的电子音乐制作人、DJ、设计师、声音艺术家,并且是著名的多媒体与影像艺术家。其获奖代表作品有《城市之音》、《带条纹的房间》、《解毒剂》等。
《斩断》是依据戏班的《藏相守》《醉生暴落难》《梦死的鬼》三首乐曲来创作的音乐电影,影片用荒诞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中国古老的故事关公斩貂蝉。《斩断》所指的斩意义为摆脱,断为判断,一切属于中国自己的艺术,应该以何种姿态与方式来接触这个时代?或者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巨人?时代就是轮回,恰如世间万象的更替规律,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竹马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跨界艺术家,上海流行音乐协会理事,二生三后独立厂牌创始人,戏班乐队创建人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新体系的研究工作,新皮黄音乐类型的发起人。戏班乐队以汉民族传统戏曲种类和中国传统乐器为根基在秦腔、京韵大鼓、绛州鼓乐、黄河号子的传统艺术基础上,融合了西藏长调,澳洲土著音乐,以及现代电子音乐元素,属于完全自成一派的新音乐类型。专辑《就是这个调》,《太平有象》,《五石散》共获华语传媒,最佳新乐队,最佳乐队,最佳民族艺人,最佳摇滚艺人,最佳录音奖项。
是否有一种情感的泛滥,会撼动我们的信仰,摧毁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否有一种文明的蔓延,将淹没我们的理性,踏平我们苦心经营的生命形态?或许一切都没有答案,或许一切都不在计划之中。《朝闻道》设定了一种崭新的舞台表达方式导演重新构建了剧场的观演关系,将每位观众的个人日常与戏剧的进展紧密关联、扭结,由此构成演出中最重要的部分。 马俊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表演专业,后获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艺术硕士。曾执导《拥挤 X 棺材太大洞太小》,《那厮》,《莎翁爱情碎片》,《禽兽》,《郑和的后代》,《理查三世》,《无》等。作品曾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节、澳门城市艺穗节、深圳湾艺穗节以及新加坡华文小戏剧节等演出。他的作品中,导演语汇奇幻乖张,美学铺张怪异,观演关系新奇疯狂。作品时空自有错乱,情节天马行空、辛辣诙谐,导演风格独特而又印记鲜明。 王利夫萨满乐队主唱、音乐制作人。2006 年组建萨满乐队(The Samans)并担任核心主创,包揽四张专辑中全部作品的词曲创作及后期制作。曾为CCTV 纪录片《过年》、CCTV 大型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等多个节目配乐。曾荣获 2013阿比鹿音乐奖、《中国好声音》第三季全国巡演编曲之一;先后参与多个重要音乐节,如 2014 北京迷笛音乐节等。
一个青年人在他新租的住所里先后遇到了中年与老年时期的自己。中年人与老年人或碌碌无为、或穷困潦倒,都希望从头来过,重新改写自己的命运。一份遗产成为彼此争执的焦点,每个人都只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无奈下,三人决定将儿时的自己带来进行抉择,但激烈的争吵使孩子心生恐惧,青年人愤怒之际所发出的绝望之词更令孩子在伤心中跳楼自尽,顿时一切灰飞烟灭,最开始的从前若是消失,那所谓的未来也不复存在了。 田田 1987 年生于青岛市,自幼随父学习音乐。现随著名作曲家秦文琛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创作风格及题材广泛。他的作品曾先后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央芭蕾舞团工作坊、中央音乐学院弹拨艺术节等上演。其中,交响诗《敲响的八月》于2013 年从全球 35 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北京现代音乐节交响乐大奖赛暨第四届青年作曲家计划的冠军大奖;舞剧音乐《极》于 2012 年入选文化部优秀剧目;室内乐《净途》于 2010年入选211 室内乐精品工程。
2013年10月1日国庆节一早,全国各地约 10 多万名群众冒雨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广场上留下 5 吨垃圾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舆论战。清唱剧《广场上的垃圾》 以此真实事件为背景,为五个独唱、混声合唱队与钢琴而作。作品不仅描绘了这场舆论战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刻画了许多有名有姓或无名无姓的意见领袖与舆论人物,试图借此唤起人们对群氓现象因聚集而失去理性的人群的关注与思考,同时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理性爱国。 温展力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199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王宁教授2006 年夏曾就学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国际现代音乐暑期班,2010 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获作曲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 年至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社会学。2015年入选北京文联首批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温展力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作品曾多次入选或首演于国内外艺术节音乐节,或被录制成唱片在国内外发行,并曾多次获得文化部、文联等机构颁发的音乐创作奖项
2015 是在我们身边发展着的历史书和悲喜剧,2o15 则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呈现的,2015 的又一面。作品就由 2015 与 2o15 两部分构成,似是两个平行世界,同样的人和相似的风景,以不同的方式相遇相知。从一个日常的视角出发,演奏者如同某个城市的居民带你穿梭于叙述与想象、惯常和异化的不同空间。现实的 2015 和虚拟的 2o15 的界限将在最后完全打破,因为人的困惑、痛与爱在不同的时空中同样存在。 周东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学习电子音乐作曲期间在广播剧、声景作曲等多种声音来源融为一体的创作形式研究颇多。其作品也受此影响,注重声音的空间和层次,由此充分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想象力,部分作品曾获声音上海声景录音比赛一等奖、微软移动环球之声铃声甄选最高奖、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最具潜力短片奖、澳门国际电影节国际微电影大赛星火奖。
悟空是个矛盾体,影射到看似表象各异的我们的一生是一个个悟空在各自的命运中,为重获一种自定义的自由而挣扎和战斗。《悟空五则》用一个现代人类社会的思维模式还原一个矛盾的内心世界,以中国式的音乐戏剧张力所带来的丰富的音响感受为结构依据,实现累积和释放的一张一弛。意在悟空,乃成五则,实为挣扎、徘徊和沉思在不同的遭遇中。作为参考,将各段遭遇提示如下:慢板,万灵之森;急板,前面有个姑娘;行板,月下独角戏;广板,戴上它,你就自由了;快板,永恒之战。 周娟 四川人,新疆长大,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其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天涯》、《中国制造》、《别了,同学》,歌剧《悟空》,音乐剧《命运之选择》,合唱《爱的康塔塔》、《风》,大型室内乐《鸟语》、《浇灌你的回忆》、《冥》、《我的精神家园》,民乐重奏《楼兰》、《西风破》,声乐套曲《格》,话剧配乐《俄狄浦斯王》,京剧配乐《金锁记》和《浣花吟》两部弦乐四重奏等。曾获金钟奖、古尔德青年作曲家奖文华奖、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发展计划委约、埃德加 斯诺奖、斯当盾青年作曲家委约奖等。
秦末时期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千年。项羽与虞姬在战争中相依相随,为君自刎的举动让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之动容。音舞剧场《霸王别姬》以虞姬自刎前一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为主旨,在汉族琵琶经典独奏古曲《霸王卸甲》的映衬中打破历史故事的线性叙事,由琵琶人(汤晓风饰)弹拨轮指间唤出虞姬的灵魂(宋洁饰)回到这段千古绝恋中,一场魂与人、今与古、自我与本我、时间与空间的对话由此展开。 马涛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编导。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曾获得第八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银奖、2012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创作金奖等,全国、省市各类专业奖项。参与编创舞剧《花木兰》(中澳合作)、《金陵十二钗》、《原野》、《周璇》等与舞蹈代表作《夜巷》、《围城之雨》等以及许多跨界创作的作品。 汤晓风上海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当代中国民族器乐领域最为出色的优秀青年演奏家之一。200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张强教授继续研究生阶段的深造。2011 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琵琶比赛银奖。他的演奏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糅合了现代人对乐曲的理解,为民乐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其成为当今既能驾驭传统又善创新探索的青年翘楚。
《北纬 39°与 40°之间》是一个探讨距离的作品,作者这些年一直往来于纽约与北京这两座城市,它们都在北纬 39 与 40 度之间,在纬度上看似相差无几,然而其间却横跨着一个太平洋,相距万里。一切空间的距离是无法改变的,一次的相聚,一次的别离, 在那里想象超越现实则成为可能。一切时间的距离也是无法改变的,夜与昼,黑暗与晨曦,水流拌动着的记忆,咖啡的味道,街上阳光的热度。一切的幻象都将由残酷的现实构成:在北纬 39 与 40 度之间,无法改变的还有心灵的距离。 陆雅慧2004年至2012年曾先后工作于广东现代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侯莹舞蹈剧场。与国内外多位顶尖的艺术家合作,如:桑吉加、张晓雄、Margaret Jenking、王媛媛、侯莹、沈伟等。曾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艺术节和艺术交流活动。作为编导,陆雅慧创作过《这个地方是…》、《同感》、《未犹》、《地十九层》、《Drowning》、《潇洒走一回》等作品。2013 年旅居美国纽约,受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邀请参与演出。2015 年回国后又创新作《面对对面》,并受邀参加第 32 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作品以肢体为媒介,配合音乐及影像相互映衬、填补,传达了最简单却最难懂的人物关系。在一段关系中,男人与女人相互角力,相爱时恨不得将对方镶入骨头,分别时亦是将要坠入深渊。人有很多无奈和不甘,在追寻何谓爱的途中,匆匆度过了我们的一生。 吴佳吴佳曾获德国舞蹈剧场创始人皮娜鲍什国际舞蹈节、墨西哥国际舞蹈节、旧金山国际艺术节和洛杉矶舞蹈节等多个国际专业舞蹈节委约和邀请。她参与的舞蹈电影曾获香港国际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影像奖。她的作品先后在 14 个国家公演,其中包括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英国 BBC 电视台等。吴佳现为美国圣玛利亚学院舞蹈终身副教授。
《画皮》是聊斋篇目中的精华,讽刺世人皆擅为自己画皮,外为美人,内为厉鬼。既为讽人,本剧便另辟蹊径,也是还之本原,以妻陈氏为主角,将陈氏与厉鬼合而为一,并以同一个男演员饰演。厉鬼自陈氏心中所化生,陈氏一念猜忌,心中便化出厉鬼纠缠丈夫;陈氏一念善悔,亦能将丈夫起死回生。如此寓意化的解构,既赋予舞台以新颖的视觉形象,也便于营造无尽的想象空间。东方的美学妙在似是而非之间,到底厉鬼是贤妻,抑或贤妻是厉鬼,这种庄周梦蝶似的建构,更能传递作品的精神和东方的审美趣味。 杨海龙北京 9 当代舞团执行艺术总监,曾任职于北京歌舞剧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先后出访德、日、法、荷等多个国家艺术交流演出,近年来开始尝试创作。他编创的舞剧《希夷》获第二届丹尼奖国际舞台表演艺术评委会特别大奖提名,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编导金奖。曾与多位国外艺术家合作,创造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视觉画面,在不同形态的表演空间里不断地进行着跨界的探索。
《青衣》,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七季,根据作家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筱艳秋,她是青衣;她是嫦娥,凡夫俗子所不能理解的天仙。她饰演《奔月》红极一时,却遭非难,在其最黄金的年代被逐出舞台,分配到学校,落寞至极。人生骤降时,冷艳孤傲的她遇到老实本分的交警面瓜,过起了庸常生活。时光更迭,学生春来的出现,让韶华已逝的筱艳秋看见了年轻的自己,她对她,倾注所有。命运弄人,一场欲望的宴席,让筱艳秋尘封多年的梦想,几近成真。她渴望余生再次奔月,重拾风华,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筱艳秋心力憔悴。最终,筱艳秋在飘雪的月夜与嫦娥一起,飞向了广寒宫。(国家艺术基金 2014 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王亚彬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编舞、影视演员。曾获多项全国舞蹈重要赛事金奖,演过多部优秀电视剧。作为亚彬舞影工作室艺术总监,其创作、主演的作品在国际舞台获得主要媒体高度好评且被各国观众强烈喜爱,她被Knack Focus杂志誉为亚洲最重要的舞者之一。英国《金融时报》评价:她具有中国古典舞的背景 , 同时也致力于将更多的现代舞引入中国。她的年度作品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双下山》灵感源自昆曲折子戏《思凡》和《下山》,《思凡》全剧一人到底,唱腔细腻、身段繁重、姿态多变,戏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下山》在行当里也是一部要绝了的戏,据说必须是角才能演好。而舞蹈剧场版本的《双下山》以戏中戏为叙述方式,舞台视觉呈现多种维度,脱胎于原著,保其魂魄精华,本无色空,打破禁忌,惊世骇俗。拙朴纯真,一心传承,是现代舞语汇和中国传统文化稀有的一次完美碰撞。 赵梁 当代集创作与表演于一体的独立艺术家。曾旅居北欧,一直进行自由的跨界合作和不同的创作演出,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形成自己特有的肢体语言,在与不同的艺术交织碰撞的同时,用自己的身体和行为来创作生活和感悟世界,坚持用自己特有的观念和方式来进行生活和创作。坚持多年四处游历寻访,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并深入藏地,东南亚及欧洲。在寻找和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艺术可能性。曾在意大利首届国际舞蹈比赛中摘得最高奖;数次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等多个国内及国际奖项。
台湾戏曲学院京剧团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两岸艺术名校牵手合作,演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精品 -海派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碰撞,经典角色的二次创作-引领当代戏曲风潮,在唱、念、坐、打中展现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