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空之响》关注城市时空维度下的各种泛生命体空气、水、光、电波、尘埃、建筑、人群、车流、社交媒介……以身处大都市的人为主体视角,审视自身与周遭万物的生存状态,探讨人与其生存空间的关系。作品使用钢琴与交互电子音乐构成声音的叙事线索,并延伸至各种新媒体艺术元素。钢琴家是听/视觉感知的发起者,整个剧场空间作为投射介质。三个段落光、影、形连续演奏,分别表现:单一事物的千变万化;事物间的多元关系和对人类的印射;人之形缘自万物之形。感谢这个媒体时代让音乐获得延伸,使声音超越听觉。运用属于当下的艺术语言唤醒人们迷惘的感知,建立起一种足以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敏锐度。从高处俯视身处现代化大都市渺小的我们,用音声之光普照万物。
来自D.LAB DANCE舞蹈实验室的城市题材作品《冷感人》,旨在探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下,都市人潜意识中的疏离感。在这个将所有过往托付于云端的时代,一切虚实之间的爱欲悲喜,有多真切?盛宴狂欢,终归冷感。我们希望通过冷感人这一概念来探索这个具有符号性的特征群体。他们是都市科技发展背后的产物之一。他们依附于虚幻,终日沉浸在被封存的感官后的安全屋里,找寻现实中没有的一切。为了寻求内心的片刻缓解,一切无法描述的微妙情绪终将宣泄在夜晚的狂欢中……迷幻的音乐里……我们期望通过舞者的肢体语汇去探索和放大这群人冷感背后的真实内心。
《易经》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流传久远的典籍,它不仅被称为群经之首,更是中国人哲学思想的源头。《易经》把天道、地道与人间正道融为一体,阐发了修身齐家治国的人生理念。本作品取其易字为名,除表达编者对易的理解之外,还借助了《易经》中的卦象与卦辞等创作依据,从而生发出了一些特定的动作与画面。我们以太极元素来发展动作,通过形式上的阴阳转换和刚柔并济来表现易的动态平衡,也试图表达其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思想和意境。
在山海经的世界观下,创造出来自当代、具有哲学思考的新故事。借由分身这一概念来传达人内心对于未知的对抗与和解过程源启于生命,挣扎于生存,感悟于爱、恨、恐惧,最后沉寂于释然。 若东方图腾所绘制的神话世界是代表未知的源启,那么兽所代表的分身则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视觉衍生。作品通过半沉浸式影像空间设计,结合多媒体视听呈现,令观众置于未知之中,随着舞者一起经历分身,一起感悟缘起缘灭。作品在新媒体设计上也同样使用了分身,通过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远程操控等技术,将幕后的分身与台前联动。同时借由这些渗透于演出各个角落的分身,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跨界交融。
《捉影》是一出戏中戏中戏。它讲述的是:古代南洋某岛国,岛民以捕捉影子献给国王来保全性命。一个皮影戏艺人误闯影子国,无意间发现了国王和影子的秘密;他跟盲眼皇后之间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感互动……后来艺人当了国王,却再也无法进入皮影戏的世界了。该剧融入皮影戏和傀儡戏等传统中国戏曲元素,并赋予它们指向人性的当代演绎。探索小角色与大人物、个体生存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微妙较量一切你想要的,都会成为囚禁你的皇冠之重。这种囚禁如影随形、难以摆脱。
莫斯科的外科医生卢卡申因醉酒错上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由于列宁格勒的一个地址和卢卡申在莫斯科家的地址一样,所以卢卡申错把它当做了自己的家,并与新家的女主人娜佳产生误会。而二人各自的伴侣也因为这场误会离开了他们,面临新的境遇,两个孤独的人之间开始滋生爱情的火苗。本作品的故事取自前苏联导演梁赞诺夫的作品《命运的拨弄》,灵感来源于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对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探讨。如果戏剧起源于游戏,那么在本作中,爱情就是棋盘中的骰子。在到达游戏的终点前是否敢于掷出新的点数重新开始,将是男女主人公所要面对的选择与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