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太原故城,始建于两千五百年前,发展于春秋五代,鼎盛于唐,焚毁于宋,屠城时火烧三日不绝……所幸后人考古发掘出古迹遗址,尤以佛像寺庙留存诸多,人称中国的庞贝古城。作者在这一片充满佛释道记忆的废墟边长大,此番通过对当地自然声音的采集,清澈纯粹的女声质朴的男声,以及来自当地寨村的社家鼓,试图重塑一个模糊了时空背景的,模糊了入世出世的晋阳城……作者以独有个人特色的世界音乐,以修自己、渡他人、见众生三个段落,勾勒出人类文明起落中的古城镜像。 张志伟独立音乐制作人和游戏声音设计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在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创建并主导国内首个声音设计专业。由他编曲的《红拂夜奔》《赛马》等作品曾在央视、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演出。组建了全国首支世界音乐组合良人,多年坚持田野采风和对民间音乐、中国古典音乐的探索,善于从西方古典与现代乐、京剧、昆曲、武术、文学与古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
悟空二字,具有双关含义:一个是物质(对象),一个是精神(思考)。悟空到底是谁?当我们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时,发现在他身上具备人性、魔性、神性三个特点。悟空形象折射了当代人的内心,本质上人人都是猴子,每个人都既是表演者,又是旁观者。作品融合了传统京剧元素,刻意夸张的武生动作,配合浓烈的音乐节奏,谐趣而极有玩味……悟空是谁?我是谁? 常肖妮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影视学专业研究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教师。曾赴国内外参加多次表演及比赛,取得多项成就。独舞作品《长河吟》获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文华奖编创一等奖,《蓝丫头》获新加坡胡姬花国际音乐舞蹈大赛专业舞蹈组编创金奖。曾赴荷兰参加阿姆斯特丹国际青年戏剧节文化交流活动,赴意大利罗马参加中意文化交流年活动。
作品风之谷通过舞蹈剧场的表现形式,将表演背景设置在人类文明衰败的虚拟时代,通过诞生,发展,毁灭,再生为时间轴,讲述生物灭绝后的世界,有复制人希望能靠风能来制造生物,摆脱人工智能和电力驱动的孤独,人类意识再次抗争人类自己制造的自然的故事。 万玛尖措1979年生于西藏,自幼学习并热爱舞蹈,至今已创作和导演了10余部舞剧并屡获中国舞蹈大赛创作金奖、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中国艺术节演员文华大奖、韩国首尔国际舞蹈大赛金奖等。2012年自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再度深造后,创立了北京万玛舞蹈剧团,首部作品《香巴拉》在国际国内广获好评。
进化给现代人带来的是难以喘息的高压生活,为了满足眼前的欲望,人们不知不觉走进了一张网,脱不开、逃不掉。编导通过舞台上几个张弛有度的段落,展现了脱去伪装、无视诱惑、抛开欲望,由尘到净的过程。 杨畅 杨畅于2013年毕业于韩国国立艺术大学舞蹈学院,获得舞蹈编导硕士学位,目前在四川音乐学院担任舞蹈编导老师。2006年-2010年间杨畅作为北京现代舞团的演员和编导,参加过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芬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艺术节。期间,他开始创作实验舞蹈,并与著名导演田壮壮以及陈凯歌均有合作。2013年7月获第二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金奖。
行走于繁华的城市中,每天都扮演着他人眼中的甲、乙、丙、丁,房奴、车奴、写字楼奴,留给自我的时间又有多少。偶化的生活日复一日地上演,不断地追求速度定位的极限,好像现代生活就是如此。那些存留心中的记忆和美好在追逐外在的程式中几近死去。也许自我偶化更多地源于本能,那份回归自然面对自我又是多少人心中最初的期盼。 黄欣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舞蹈专业,专注并热爱舞蹈表演与创作,现在嘉兴学院从事舞台编导及舞蹈教学工作。其所创作的《时光》《征途》等舞蹈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演出并获佳绩。她曾在2007年赴西藏参演大型歌舞音画史诗《喜马拉雅》,担任主要演员;也曾担任各类大型晚会的编导和导演。
《题曲》改编自传统昆曲剧目《疗妒羹》,原作写于明末,讲述的是才色双全的民女乔小青因贫贱卖于人做妾,为大妇所妒,抑郁寡欢的故事……此一折,以其夜读《牡丹亭》,由杜丽娘与柳梦梅之情事而生无限感怀为主要情节。作品着重于《题曲》中的角色身份转换,由这一线索深发一一表演者投入不同的角色,时作乔小青,时作杜丽娘,时作其他人,时回到自身,时更回到当下……亦跳脱审视,在本我和他人中相互观察并寻求定位。在二十分钟的表演中,通过无声、有声、曲牌的转换和交叉,呈现出折叠的戏剧形态。 沈昳丽 Shen Yili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表演专业,曾主演《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司马相如》《墙头马上》等全本大戏,以及《游园惊梦》《寻梦》《醉杨妃》等传统折子戏,并多次赴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演出、讲学,不遗余力,积极推广昆曲艺术。曾获联合国和文化部颁发的促进昆剧艺术奖,上海市文化新人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基本功扎实,扮相秀美,富有古典韵味,行腔婉转动人,台风端庄典雅,表演细腻传神,唱念做打、技艺全面、文武兼备,是当今昆剧艺术舞台上旦角艺术的佼佼者。
一对陌生的男女K和S在当晚的最后一班地铁相遇,因相互妨碍而陷入一场纠纷。S意外发现他们竟是同一小区的邻居,而K则在社交网络上长期关注她。两人关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K得了一种怪病,失去了笑的能力,自嘲是没有表情的人。因为下个月的一个重要事件,他需要尽快恢复自己的表情能力。今晚他要去见一个能帮他的人,但却被这场偶遇延宕了行程。他还能否找回自己的表情?和S又将如何收场?一个焦灼的迷局正在夜色下悄然展开。 尚垒 编剧、导演。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迄今创作有《弄假成真》《生日宴会》《病室中的尤利西斯》《爱的条件式》《没有表情的人》《哈姆雷特奏鸣曲》等多部戏剧作品。2012年7月入选田沁鑫新写作计划最终六名优胜名单,赴英国参加苏格兰国家剧院驻地交流。2012年《哈姆雷特奏鸣曲》首演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并于同年12月在北京9剧场公演。
本剧以M先生盛宴作为故事线索,被邀请入场的宾客(即观众)通过二维码扫一扫加入微信百人大群。身份神秘的M先生用语音发布指令,从微信群中随机挑选七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陌生人成为晚宴的贵宾。他们各怀目的赴宴,在餐桌上进行虚浮的上流社会社交表演,而后又为争抢所谓神秘大礼不惜疯狂厮杀,萨特曾说,他人即是地狱。动物间的弱肉强食与人的贪婪欲望,使这七人的虚伪面目在M先生的游戏指令过程中被层层褪去。罪与罚,第三只眼睛,神秘的M先生,陌生的用餐者,他们该何去何从? 佟童导演、演员、编剧,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主修传播学。联合国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搜狐驻纽约NBA特派记者。曾主演《我想有个家》、《少年大钦差》、《微笑的螃蟹》等影视剧。编导纪录片《纽约的国际人》、《水痕》、《首届长城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编导并新主演电影短片《小先生》获上海国际电影节、美国迈阿密国际电影节特别单元国际学院奖最佳影片奖;2014年编导话剧《M先生的盛宴》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委约作品展演。
DREAMSTHE ASTEROIDS DANCE COMPANY Sometimes I daydream about the future. Will it be just as I imagine?Filled with love, laughter and clarity, or will mistakes, fear and destiny turn it all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my daydreams I create a love story, during the night I dream about the rain, and for the future, I just dream as BIG as I can. In DREAMS the audience is invited to join 16 young dancers from The Asteroids Dance Company in Denmark on a dream journey filled with passion, dynamic and hope. Throughout the performance the Asteroids open their heart and show the audience what they dream about right now at this stage in their life. Through movement the dancers will fill the stage with their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they will unite in finding ways to embrace their dreams. DREAMS is based on a research among the dancers. A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dancers thoughts about being a teenager in Denmark. DREAMS is choreographed by Lene Bonde, but throughout the process the Asteroids have been contributing with their own movements and ideas for the performance.The 16 dancers will be dancing both to live music, their own recorded voices and music composed only for this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Asteroids will dance to some familiar European songs, and even a cello will appear on the stage. THE ASTEROIDS DANCE COMPANY is based at the Royal Ballet School in Holstebro, Denmark where the 14-16 years old dancers are students. They are trained in Hip Hop, Ballroom dance and Contemporary dance, and in this performance they will share what their dreams through the contemporary style. Dancers: The Asteroids Dance CompanyChoreographer: Lene BondeMusic: Mads Emil NielsenRunning time: 45 minutes
联合出品:理想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理想影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剧情梗概:《停下吧,偶人》是一出原创默剧。讲述一个在虚幻的小镇上发生的悲哀故事。简陋的洗衣裁缝铺,店主是身患绝症的妈妈,儿子从小患有孤独症,母子相依为命。由于恶人的惊吓,孩子病情加重,妈妈不得已重金请来镇上的医生,医生翻阅典籍,绞尽脑汁替孩子治病,即将迎来曙光之时,妈妈撒手人寰。临终前,妈妈将儿子托付给医生,可心怀私心的医生,能接受这重大的变故吗?人情冷暖,爱与冷漠终似尘埃落定。这个世界只属于每个人自己,死亡注定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开始…… 我们的理解:当人的精神状态遇到巨大的冲击以及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时,只有动作成为了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最佳手段,这种演剧方式就是默剧。 默剧主要以肢体行动来完成舞台任务,甚至只允许利用动作来表达严肃而又深刻的主题。舞台动作简洁明快,增加了戏剧集中度,同时充满了象征意味。在表演形式上,由于没有语言,反使肢体动作更为夸张,增强了表现力,对交流与适应及心理形体统一方面的要求更高。 孤独症,一种终身的先天性发育障碍疾病,在人类存在初始就已存在,直到1943年被世界医学界认定。患孤独症的儿童在外貌上与其他儿童无异,但不善言辞,有交流和语言障碍,只进行重复刻板的行为,并只对有限的活动感兴趣。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公众对孤独症患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欣喜之余,我们依然要思考孤独症患者的生存问题:当他们的父母离世后,在无人照料的状况下,他们如何生存? 演员名单:儿子张蒙妈妈刘丹医生马鑫兔子妈妈张玙妤黑影余强流氓何轶东 工作人员名单:制作人/编剧:张霁导演/舞美设计:胡若楠监制:李凯执行制作人:张书菡副导演:罗茜宣传统筹:王蓉蓉平面设计:唐蔚场记/剧务:余强音乐:王炜灯光:李娜 胡若楠介绍:陕西省话剧院青年导演。原江苏省南通市话剧团演员,导演。在江苏省南通市话剧院人才引进项目中,成功演出话剧《母亲的守望》,《天堂的风铃》等国家级获奖作品。后毕业于上戏2012导演高研班,师从李建平,张金娣老师。个人代表作包括:话剧《浮士德》,《安魂曲》等。 本次作品:《停下来吧,偶人》于2014年5月26日在上戏戏文系新剧本朗读会上演出,获得一等奖,并受到学院领导好评。 张霁介绍:浙江杭州人,青年作家,导演。出生于1979年8月,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协会员;戏剧作品包括《卧室》、《西湖寻梦》、《春风沉醉》、《替身情人》、《求是魂》、《停下吧,偶人》;20012008年,编创话剧作品陆续登上浙江省文化厅及商业舞台,取得不错票房;20082011年,参与上海天鸿公司与好莱坞米高梅公司合作项目,任商业娱乐顾问;2012年赴日本进行戏剧交流,翻译并引进国外戏剧作品;随后参与北京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学家纪念项目,编创大型话剧《求是魂》;2012年赴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习至今,期间,创作导演默剧《停下来吧,偶人》,获选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单元。
《幻影寻踪》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临时住所,挂着油布和粘着胶带的大门外有一场未知的灾难即将来临。戏中的五位演员建造了这个住所,认为这将是他们的最后时光,希望不要留下任何遗憾。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他们坚信创作才是这场毁灭的唯一解药。这种创作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冲动和欲望,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故事以音乐、歌曲、舞蹈、演讲、阐述和高难度的杂技来表现。他们用所有可能的表现形式,希望能够留下关于自己存在过的持久印记和痕迹。他们通过诉说自己的过去,与我们分享不同人物的优点和缺点。观众则渐渐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这七位表演者。随着观众越来越熟悉他们,杂技这看似非人的元素,却呈现出了一种惊人的人之天性。说到作品的核心,《幻影寻踪》赞颂了七位表演者之间特殊的关系和各自特有的才能,还有他们敢于冒险的生活态度和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2006年《幻影寻踪》始创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该作品由两名7手指马戏团的创始人吉普赛和莎娜执导,以五位来自于蒙特利尔国家马戏学校的艺术家为中心而创作的。这些艺术家和导演在创作《幻影寻踪》时,已经非常了解彼此。因此创作团队成员间的和谐促使了作品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从首尔到巴黎,从伦敦到墨尔本,演出很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3年、600场演出,在拉斐尔、弗朗西斯科、赫洛维兹、威廉姆和布拉德对作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后,他们将接力棒传递给了一批崭新的、精心挑选的班底。经过4个月后紧张的工作交接,无论在吉他、钢琴还是滑板方面,五位拥有丰富知识的艺术家接下了这部作品,并于2011年带领团队举行了世界巡回演出。因为被美国制片人发掘,《幻影寻踪》应邀到美国演出。即将实现最初的梦想之际,7手指马戏团仍然做出不懈努力,同时,我们发现新的艺术家们不仅结合了7手指马戏团的创意,更将新演员的个性特点融入到了演出中,创造出了全新的模式。直至2012年底,《幻影寻踪》已在23个国家上演了1500多场
由Sean Gandini(肖恩甘迪尼) 和艺术体操运动员金奖获得者Kati Ylä-Hokkala建立于1992年的Gandini Juggling(甘迪尼杂耍团 )一直以来都处在现代马戏的先锋, 他们在作品中运用现代舞蹈元素和数学记号, 革新并复兴着21世纪的杂耍领域。 他们的作品多产且持续创新,从杂耍与艺术的融合,到戏剧性的杂耍表演, 再到家庭中的友好娱乐,突破了文化的围墙。 观看表演者们在移动的同时使物体保持在空中 这一单纯赏趣便是杂耍所天然具有的能让观众为之陶醉的戏剧性特点。 剧团介绍:艺术总监(导演):Sean Gandini 灯光设计 :Mark Janathan 艺术副总监:Kati Yla-Hokkala 编剧:John-Paul Zaccarini 制作经理:Sophie RoseSean Gandini:杂耍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人物,投身杂耍创作、装置开发、教学超过20年,是该演出公司的创办人,并在英国两家马戏学校教学。同时在欧洲、南北美洲的学校教授硕士课程。在过去的20年中,他在全球25个国家演出超过2000场,登上各大杂志,并参与好莱坞影片,发行专辑等。 Kati Yla-Hokkala:前艺术体操运动员,与Sean合作创办该公司,两人合作21年,她一直作为艺术副总监和副导演协助创作,并参与演出,Kati也举办个人演出,同时她是教学领域的专家。剧情介绍:九位杂耍者,八十个苹果,四组陶器。一个由受皮娜鲍什 (Pina Bausch)启发的戏剧性与技巧的绝妙结合。一些列怀旧电影般的场面揭示了斗争、紧张关系,逝去的爱和精致有趣的下午茶。Smashed采用的是一个精准而睿智的视角,通过被禁止的食物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七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紧张关系,是像孩子一样宣泄的传统杂耍和现代马戏的结合。
就算看似荒誕無稽怎樣也要走下去,世界會為您證明一個破陋的旅館,客人來自四方八面,帶着不同的歷驗和背景,看似陌生的過客,卻相同地憧憬着可以生根的『家』。雖然言語不通,但人的本能,使他們創作出交心的聲音。一切就像回到過去,彼此對望着似曾相識的傷悲,重新解構自己的人生,徒步走進破陋的門窗。醒悟雙手創造的光輝。這裡已不再是破陋的旅館……由R&T擔演的破格踢躂舞劇《踢躂颷城》,該齣踢躂舞劇以都市生活為題材,配合現場音樂、道具、場景、燈光、服飾等元素,加上荒誕劇情,讓觀衆投入遼闊的想像空間。藉使用道具及身體語言,反映生活。
原创音乐剧,广西群众艺术馆(原广西话剧团)出品。故事内容引人入胜,探寻梦想和幸福的关系。怀有一个设计梦想的壮族姑娘韦俏俏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她认为得到幸福的不二法门就是获得成功。她天真的以为成功的标准就是高收入。在民歌湖她错吻了罗浩龙,罗爱上了她。俏俏开了一家巨星壁纸店,罗浩龙认为她代理山寨自己家产品的公司没有前途,但俏俏对他的劝告不屑一顾。为了帮助她,也为了证明自家品牌的实力,罗浩龙在她旁边开了明星壁纸店。罗父让儿子与巨星壁纸的接班人相亲,罗与父亲打赌一个月内盈利十万就不用去相亲。为赢赌局,罗浩龙不得不与韦俏俏竞争。由于两人经验不足,两家店都没有进展。俏俏的好友农村凤建议他们去参加销售联盟。在销售会上,他们发现很多消费者重低价多于重质量,两店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明星壁纸胜出后,却亏损了。罗浩龙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得如何经营壁纸店。终于,他低下头向父亲请教。邻居包姐要装修,让两家店同时做方案。与此同时,罗浩龙发现了俏俏的梦想,鼓励她勇敢追梦,可韦俏俏依然觉得梦想只能在梦里想想。罗浩龙告诉她梦想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
《螳螂捕蝉》是一部由潘惠森编剧、王昊然导演的杀手喜剧。香港影帝黄秋生和著名演员谢君豪曾经出演过该剧。该剧讲述组织派出两个杀手执行任务。人分别饰演北越和南越两位杀手。 虽然角色名字甚具政治味,但此剧要谈的不是政治,而是生命在杀 人的过程中反思生命的意义。并会按两位好戏之人的性格,度身订做角色。潘惠森笔下的杀手,并非电影中惯见的冷面英雄人物。潘表示:正是要反其道 舞台剧螳螂捕蝉而行,毁灭杀手的神话,将他们还原为普通人。在神秘面纱下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平 常心。同样是杀手,又困在同一空间内一起等待目标出现,两人却是南辕北辙。本剧从一个诡异的处境出发,带入两个边缘生命,将死亡当作游戏,用黑暗取代光明,以勇敢掩饰恐惧,在滑稽荒诞的等待中,直探人性最深沉的一点灵光。
《我不在这》是编舞家董怡芬延续声音艺术与舞蹈表演彼此参与、介入及对话的第二部独立编创作品。意图探索及形构属于创作者自己的剧场语言风格,发展与不同声音艺术家合作舞蹈演出的创作路径。董怡芬与声音艺术及作曲家共同发展,让音乐在舞作中的角色位置跳脱配乐的逻辑,采取同步对话的排练方法,彼此引发另一方的乐句与舞句,再从中寻找共同或相异语言中的叙事逻辑,交织成表演文本,突显音乐与身体的现场性,并在演出结构中包含随机、即兴、有机的创造空间,是一首声音及身体复调交响的全新舞蹈创作。《我不在这》,是一片梦境、一句密语、一个关于声音如何唤起身体记忆的方式。在旅行中创作的编舞家董怡芬,将身处异乡的各种感官与身体经验,展开非线性心智时差的动作语境。在音乐与声波的流动间看见身体内部,同时在黑暗的边缘溢出了残响:声音,会带我们去想要的地方。
中英联合制作,国际创作阵容,共同打造超越国界的成长童话,英国西区最受欢迎的新锐魔幻音乐剧导演担纲执导及视觉设计。 27 个演员,玩转18 个角色,41 个场景,魔幻手法展现视觉奇观,技术团队历时3 年研发8 条形态各异、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木偶龙,在变形金刚奇思妙想中,展现东方哲思。全剧无台词,精妙的肢体表演跨越观众年龄和语言障碍。少年汤姆睡不着觉。自从妈妈一年前去世之后,汤姆的生活就变得越来越糟糕。他的爸爸陷入深深的悲伤中,他的姐姐也忽视他,而在学校里他也成为了被人欺负的目标。一个不安的夜晚,汤姆走到窗前,在窗帘后面,他看到……一只龙正在看着他,盯着他的眼睛……每当汤姆受到伤害,而感到愤怒时,那条龙都会伴随着令人着迷的力量出现。在龙的帮助下,汤姆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他们形影不离,而似乎生活也因为那条龙而变得好了起来。但是,与此同时,神秘的火焰,却在汤姆的生活中悄悄地蔓延起来……最终,当汤姆战胜了恐惧和悲痛,拥有了积极生活的勇气时,他才真正与他心中的龙和平相处,这时,他发现,他的生活其实充满了爱和美好……
将中国传统京剧艺术与古老的皮影艺术结合,从而创作出充满神奇色彩、融入皮影元素的实验京剧。浓郁的宗教气氛,神秘的东方故事,凄美的京剧唱腔,梦幻般的皮影表演,东西文化虚实交融,令人置身其中,叹为观止。《灯官油流鬼》在欧洲的巡演获得极大成功并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上元佳节,灯官油流鬼来到望乡台观灯,目睹柳金婵被害一案,愤愤不平,遂指引冤魂去地府伸冤。他发现判官张洪因庇护杀人凶犯亲生之子张宝,竟私改生死簿。但囿于判官的恐吓,倍受煎熬。包拯亲下阴曹办案,油流鬼趁机将柳金婵案情合盘托出,借助包拯的力量扳倒判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 小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经典小说创新诠释,表达鲁迅之外的另一种意义。 满舞台石头,满舞台密密麻麻,满舞台残酷,满舞台狂人的震惊场面。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作。《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鲁迅曾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它以‘表现的深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是中国新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主创认为小说却切中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自己的生存体验。即:信不由己心为所夺。这个戏我们将尝试与狂人以及鲁迅先生对话。
一场80分钟无伴奏人声(A Capella)的创意酒馆音乐剧,剧目结合数位媒体播放台湾美食与风光,并选用兼具艺术性及流行性的歌曲,包括朗朗上口的经典老歌,极具台湾风味。故事以一位在台湾高雄出生,在美国接受教育并发展歌唱事业,最后回到故乡的女歌手之经历为叙事主轴,在整场演出同时带领全场观众回顾台湾高雄及美国多样的地方风情与音乐类型。本剧深刻地描述了台湾与美国的地方生活、文化差异,结合了不同曲风、不同语言的歌曲传达对家及朋友的思念!让真切回荡的声情,在这盼寻的的漫长路上,一同寻找思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