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设为某个虚拟的未来社会,高度集权,称之‘时代。时代中央矿区发生了坍塌事故,由即将退休的模范老矿工Tom,嗜酒的中年矿工Ben,年轻的高学历技术员Danny,及联邦时报的专访记者Carry四个人组成的小分队被困在井下等待救援。随着救援时间的一步步推进,伴随他们的只剩下一盏矿工灯。这是一个关于‘灾难的故事。在故事中角色在人性的不断考验下会迷失自我。而我们也希望观众可以从中有一定程度的‘迷失,因为那代表着自我反思,代表着作为个体对生活群体的判断与思考。
主创团队简述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在2014年9月齐聚上海。2014戏剧导演高级研修班同学来自全国19个省市,跨越川剧、秦腔、黄梅戏、吕剧、锡剧、豫剧、婺剧、歌仔戏、花鼓戏、桂剧、祁剧以及话剧、儿童剧、电影电视制作等行业。实验戏剧《俄狄浦斯王非》是本班毕业作品,来自川剧、秦腔、黄梅戏等融合呈现。作品简介 本剧原来讲的是一个受到了神诅咒的小男孩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于是在出生不久便被送出城邦准备等死。可是命运却让另一个国家的牧羊人捡到了这个孩子,并送给了该国的国王成为养子。渐渐小男孩的长大了,在一次酒会上他从一个喝醉的大臣身上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虽然父母细心解释他还是带着疑问跑去问了先知。先知乜有回答他的问题却告诉他将来会杀父娶母,于是他为了躲避厄运的来临逃出城邦来到了另一个国家。可是命运就在这里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以为的逃离却恰恰是一步步走上了杀父娶母的道路。他在来到了这个城邦的路上错手杀死自己的父亲。到了城邦赶走了受诅咒的女巫成为城邦的新王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不多久之后城邦爆发瘟疫,只有找到杀死老国王的人才能破除,故事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展开最后俄狄浦斯自是自己种下的诺言,将自己流放驱逐。在改编之后去掉了剧本中娶母的线索,只从寻找杀父凶手开始。
夏帅编剧 、导演 青年表导演艺术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现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表演艺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此次编导的作品《等,等,等》是其等三部曲的完结篇,此次演出是他连续三年参加扶青计划。黄朝阳领衔主演 喜剧,他是认真的。《等 等 等》,是只有一个演员的喜剧。是关于喜剧的喜剧。是为了实现梦想的喜剧。是讲述一个只会演喜剧的喜剧演员怎么排演喜剧的喜剧。是向经典致敬,向不好笑挑战的喜剧。当然,它不仅仅是只有一个演员的喜剧。
我们的对话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梦,而你只是以为你醒了…《域》结合舞蹈、肢体、影像、装置、观演互动,实验融入感官与思考的表演现场。《域》作为一种空间的指涉,在最实体、物质性的空间之外,亦探索某种游移于多重意识、质地、扮演、施受之间的际遇;舞者与观众好似穿梭于一层包覆一层、一层渗透一层的梦境之间,彼此似曾相识,可能是现实的形变,但也或许无所谓现实与否…世态炎凉,睁眼幻花。司徒嘉怡 致力于表演艺术研究与创作,兴趣包括当代舞蹈、舞蹈剧场、肢体剧场、跨媒体剧场、舞蹈电影。国际职业舞团舞者经验包括:台湾无垢舞蹈剧场、德国舞蹈剧场Cie Felix Ruckert(由前毕娜.鲍许&Tanztheater Wuppertal 舞团舞者 Felix Ruckert主持)、美国 Stephan Koplowitz project。司徒2013年自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表演研究所毕业,在学期间与其它领域艺术家合作发表作品于柏克利、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河湾分校,目前为上海戏剧学院研究员,亦从事表演艺术推广、教育、翻译工作。吴妃 2013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研究所舞蹈学专业,致力于舞蹈理论研究,同时从事舞蹈教学、艺术创作以及文艺公益活动;201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修院舞蹈编导专业,毕业期间进入金星舞蹈团实习;2008年毕业于广东舞蹈学校,主修中国舞表演专业。在校期间参与各领域艺术家的工作坊,与新锐艺术家合作创作及演出经历,成为她在艺术教学和创作上的经验来源,亦对与舞蹈相关的跨领域艺术合作很感兴趣,如舞蹈电影、舞蹈剧场、肢体剧场等。
话剧《欺诈游戏》是面具时代2.5次元衍剧剧团的优秀演出作品,已经成功演出多场。此次《欺诈游戏》是该剧第三次演出。我们将和观众一起揭开欲望美术馆的神秘面纱。所谓欺诈游戏,是一个以互相欺骗为手段的游戏,参与者可以在游戏中不择手段地欺骗对手。它以巨款作为奖励,胜利者一夜即可暴富,失败者则将背负巨额债款。欺诈游戏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两个极端的游戏,也是金钱与欲望的游戏,是一场心理的游戏,更是一场来自人性中最黑暗面的游戏。在这个世界上谎言每一分钟都在发生,不同的只是谎言对他人伤害的程度及对说谎者获利的程度。我们精心挑选了几位说谎者,而这几位都珍藏于名叫欲望的美术馆里面。每一张面具后藏着怎样的欺骗者虚伪脸孔?以说谎为题的最终战役,名为欺诈的游戏,这一次是对自己内心欲望的拷问。《欺诈游戏欲望美术馆》欢迎各位来到欲望美术馆!
创作者按语:金唯唯 基于一个装置表演的创意,万花筒引导观众去体验一个崭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点点滴滴的声音与图像被展示着,切割着并呈现不同的反射效果 这个作品的根本思想是人类微妙而多变的表达方式。作品捕捉,收集并剪辑这些表达及表现元素, 并使它们脱离自身的呈现氛围与关系。作品表述一种抽象并概念化追求,对自由无惧地表达自我地追求。 在万花筒的空间里,声音与图像交错互融,多层次及空间性的多媒体环境,与体验者们交流一种从里到外和从外到里的全新经历。京剧中花旦上装的过程,被多机位拍摄下来,并制作成多轨道环绕投影。新闻报纸印刷厂的机械噪音,以及七国语言朗诵片段被录制下来,制作成多声到环绕幻听类电子音乐。 创作者想表达那最初六年的异国旅居生活对她的直接影响,探讨表达方式的传承与演变。她持续接受到外来表达方式的影响和启发,不断学习,习惯并使用新的表达方式,创造自己的独立表达,逐渐忘记一些旧的,并反思那些已经被遗忘的表达方式。 这个作品的影像部分是与秘鲁多媒体艺术家及导演Matias Vega Norell合作完成的。 作品介绍: 在一个街道的角落,我注意到同时多重的视觉与听觉事件聚集在一起,并通过个人经历产生不同的乐趣。-约翰 凯奇 21世纪已经开始十几年了,人类在通讯领域取得难以置信的进展,与之相关的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改变以及重新定义人与人,人类与机器交互的标准。世界将永远不会再是相同的。 在这个滚滚而来的媒体/技术/通信革命的边缘,我们来退一步想想,看一看这一切的核心:人类表情以及表达方式。我们,是一个建立在沟通交流上的种族。我们用语言和书面文字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和需要;我们用脸和身体来沟通和表述我们的内心情感;艺术, 是一种转化并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我们的感情与思想,比如动作(舞蹈或戏剧),色彩(绘画),光线(影视)和声音(音乐),等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表达能力的个体。但是,通畅的沟通交流往往只发生在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中。 万花筒是一个多媒体空间艺术装置,它把人类的表情以及表达方式从它们应在的背景及关系中剥离出来,并且一起放置与一个虚幻的空间使它们混合,相融,并演变成一种新的表述方式,或需求。 传统京剧花旦上装过程;报纸影刷厂里的噪音;用七种语言讲述的表达自由;颜色和空间的利用与转换,所有的元素互相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成为多层次的表达元素及抽象交流。这些都是需要体验者们用自己的经历去解码,而观众也就成为这个沟通交流中的主角。 其实,在每一个沟通交流过程中,表达表述的情况下,都是观众通过自身的经历,给于这些集结的元素一个存在的意义。 欢迎来到万花筒,祝你有一次愉快的经历。
五位来自香港马戏团(Hong Kong Circus)的表演者,包括梁振瀛、何晓岚、徐奕婕、林健伟及施卓然,携手创作《饭后好马戏》这个多媒体的演出剧目。演出糅合了舞蹈、杂技、马戏、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为观众带来一场舞台上的视听盛宴。徐奕婕与施卓然为自由身编舞及舞者,梁振瀛与何晓岚独有的火舞表演加上专业的训练背景,多次受媒体关注,而林健伟是香港空中舞技少数的男性表演者,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各人均曾为西九自由野和城市当代舞蹈团等团体及机构携手合作演出。
2012年7月,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成立。音乐剧中心的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洛勇教授,素有百老汇亚洲第一人之称,专业教师队伍中融合了上海戏剧学院的优秀教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歌剧院以及海内专家在本专业长期授课。同时,定期开设专家工作坊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前来本专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音乐剧中心在成立后的几年建设里不断地吸收养分,在专业技能的各个方面都尤为重视,先后排演了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红男绿女》、《理发师陶德》、《摩登米莉》、《春之觉醒》、《触摸》、《不羁青春》。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并且在各种不同的风格上。我们一直在用百老汇的专业要求坚定完善教学。 2015年暑期,2012级、2014级学生经选拔,前往加拿大谢尔丹学院音乐剧分院、美国德克萨斯莎士比亚戏剧节进行文化交流,并参与剧目排演。其中加拿大代表团受到当地市政府参议员接见,并给予你们的到来对中加建交45周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之高度评价;美国代表团受到当地市长接见,并接受媒体采访和登报。这一次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同步交流,不仅能够和国外的演员同台演出,更促进了中美,中加之间的友谊,将音乐剧中心国际层面的交流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青年创想周,一直给了我们很好的实践平台,让我们更加的了音乐剧给观众所带来的能量,也让我们更加的热爱这个专业,每次的参与过程都是一次最好的教学检验、教学实践;而在今年创想周上我们也将用全新的血液去体验。
1945乐队成立于2014年末,由导演系、创意学院、电视电影学院三系热爱音乐擅长乐器的同学组成,历时大半年的排练,于15年6月初在上戏新空间剧场进行上戏首次live house演出,演出加入炫酷的多媒体及灯光效果,造就了一场视与听的盛宴,获得火爆反响。原创音乐《晚安上戏》、《姐姐》、《惊喜》等也由此被熟悉,获得很高的传唱度。乐队名1945旨在向上戏70周年校庆致敬,且由上戏自发组成,表达了对母校、对音乐的热爱,传达了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
班级和专业介绍:上戏 戏曲音乐剧专业是一个创新专业,是对戏曲和音乐剧的双重突破,也是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戏曲音乐剧 专业 以戏曲元素和音乐剧相结合,打造 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融合 表演 音乐 歌唱 舞蹈等表现手段为一体,追求创造既现代又民族 高度综合的中国音乐剧艺术。 2013级戏曲音乐剧的同学 在各科老师的带领下,正不断努力前行。2013年至今,在上戏 黑匣子 举办多场学期汇报,在上海音乐厅成功举办 两场 音乐会,在浦东新舞台举办星梦 音乐会,创建上戏莲花路211乐队。本班多名同学 参演 音乐剧《犹太人 在上海》《三只小猪》等。戏曲音乐剧 专业 正 迈着踏实的步伐,不断学习创新,为中国的原创音乐剧 培养更多的优秀 艺术人才!节目内容简介整台节目 由2013级戏曲音乐剧的同学集体完成,节目时长 1:30分,节目内容主要为 :中国原创音乐剧片段,中国原创歌曲等组成。整场节目形式 较为时尚 多样,融入 了表演 声乐 舞蹈 戏曲,是一台较为综合,可看性强的 节目。
《尾巴是谁的》是一个轻松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再一次森林聚会之后,一位粗心的小动物把自己的尾巴给给弄丢了,并最终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又将其寻回的故事。
7☆3是从电视节目「アイドリぃむ!TV」(中国用节目名)选拔诞生的偶像小组。「アイドリぃむ!TV」节目,从以名古屋为中心在东海地区活跃的各个偶像组合中选拔出人气成员们,挑战各式各样的课题的一个节目。再次节目期间,组成了限定偶像小组7☆3。dela是2012年在名古屋诞生的一个组合。出道以来,不仅在当地爱知县举办了多次LIVE演出,还多次出演广告、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等。除了在东京dela剧场有定期的LIVE演出,在新加坡MARINA BAY SANDS顶上的游泳池拍摄的MV在全中国都有放送,也有去台湾、夏威夷、新加坡越南等参加演出。将活跃地区从名古屋扩展到全世界的高质量偶像组合。Lunar是以真实、励志、青春为基本理念打造而成的中国原创偶像,成立于2011年4月,发表了第一张原创单曲《梦想的翅膀》。Lunar少女组合成立于2011年4月。最初由十余名在动漫主题咖啡店内打工的女生志愿组成,没有特别的才艺基础,亦没有特殊的训练条件,从创作到排练,皆很艰苦。Lunar少女组合清纯、励志、校园派、中国风的整体风貌一推出便深受上海青少年及青年群体的喜爱。之后的半年里Lunar少女组合的演出足迹遍及各大重要展会。Lunar做为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大型女子偶像团体,由一群青春、活力的少女在兼顾现有学业的前提下,以成为全亚洲最顶尖的少女 偶像团体为目标而努力着。露娜文化以现代化国际水准的造星技术励志打造中国乃至亚洲青少年娱乐文化的新名片。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梦游者,游走穿梭在现实社会和自己理想的梦境中。我们想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却又被现实世界的怪圈禁锢。因此我们常常在故乡变成陌路人,又渴望在异乡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要去向何方?或许放下,才是拥有一切的开始。戏剧《沉钟》(Die versunkene Glocke)改编自德国剧作家霍普特曼于1896年创作的同名作品。剧中描写的铸钟师海因里希是一个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追求心中完美的化身一口能给人类带来福音的钟,历经艰辛,因受到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而失败,并被一个女妖所诱惑,与她一起隐居在密林深处,希望能够再造辉煌,完成他心中更极致的追求。但他的追求引来了人神的非议与非难,最终当爱人离去,历经一切磨难的他终于回归初心,做出了选择。
《恒星》是一个关于探讨艺术传承的实验性艺术作品。当我们仰望天空,看着繁星点点。殊不知恒星的光芒已经穿过了亿万光年 ... 也许那颗最耀眼的恒星早已灭亡。艺术的传播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今天崇拜的艺术大师们早已逝去,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如同恒星般璀璨,一直让后代们不断研习。没有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就如同漆黑的宇宙中缺少了恒星的光芒一般。作品中以光为载体,结合音乐、舞蹈、影像向观众传达人们心中对艺术的狂热,对艺术的执着。 李泓晔 1988 年出生,2010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影视灯光设计专业,现工作于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从事灯光设计 7 年,设计作品有几十部,包括话剧、舞蹈、音乐剧、戏曲、装置、展览等各种类型的演出,一直热衷于灯光设计这个行业,并且在不断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突破。设计的作品曾荣获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2011 年度学会奖、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学会奖灯光设计奖以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 郭金鑫 1977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14年获得 MFA 硕士研究生学位。现工作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具有 14 年的舞台美术设计以及多媒体设计经验。曾担任过多出戏剧、展览的舞台设计及多媒体设计。也在其他大型项目中担任指导和顾问工作。参与设计的作品曾获得上海市国际科技节科学与艺术创新奖、上海舞台美术学会奖优秀数码影像设计奖、中国戏剧奖. 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以及中国舞蹈荷花奖作品金奖。
《国殇》和《礼魂》是屈原《九歌》中的最后两章。《国殇》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礼魂》则描述了一个庄重的祭祀仪式,青年男女随歌起舞。这部两乐章室内乐作品取材于《国殇礼魂》,用娴熟的现代作曲技巧还原了华夏先祖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本场音乐会还将同时演出沈逸文创作的声乐套曲《送友人》由美国著名女高音唐 阿布萧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委约。 沈逸文 青年作曲家,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曾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三等奖和优秀奖、美国SCI/ASCAP作曲比赛第一名、美国IBLA国际比赛杰出作曲家称号、莱莉亚音乐学院最佳乐队作品奖和最佳室内乐作品奖。作品多次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中心等地上演。《纽约时报》评论其作品继承了巴伯和罗雷姆的曲风,清晰、简洁却又抒情,是一幅生动、绚丽多彩的油画。
《漂流》由六个打击乐者呈现,表现出群体与个体之间的衍变关系。六个声部仿佛就是六个小岛,在海洋之间来回漂流。中间加入肢体表演、耳语和朗诵的部分以表现个体之间的成熟思考和相互交流。肢体三重奏、铁琴与木琴的对话以及鼓组的五重奏等不同类型的声音块状生动描绘了各声部间流动的色彩。本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提供支持。 蔡文绮中国台湾作曲家。生于台北,在台师江佳贞后赴法就读巴黎师范音乐学院,成为日籍作曲家平义久先生的关门弟子。2006 年 6 月以第一名成绩获得作曲家高级文凭,之后在法国与台湾两地积极创作与发表作品,曾为法国萨克斯风大师 Nicolas Prost 创作《疯子的呻吟》其他代表作品有《潜水者》《之间》打击乐二重奏《影》为马林巴与长笛创作的《夜雨》等。作品曾在法国巴黎、里昂、阿维尼翁的各类音乐节中演出并在台北、新竹、桃园等地巡演。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分校,教授作曲及理论课程。
我和Ta,是不可名状的奢侈。Ta是音乐,是朋友。Ta是音乐的必然,是相遇的偶然。Ta是未可知的际遇。Ta是存在的呼吸、是生命的印记。Ta是无限可能的音乐旅程。这将是一场未来音乐新势力崛起的演唱会,乐队均是目前最优秀的80后音乐人,是一场真性情尽情释放的演唱会,表演嘉宾邀请专辑合作音乐人。 常石磊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80后音乐创作人,金牌制作人。其音色奇特,控制力极强,具有多元化的创作和制作能力。代表作《high歌》《哥哥》《山楂树》等广为传唱。其为张杰、吴莫愁、王菀之、张敬轩等众多知名歌手进行歌曲创作和专辑制作。2013年凭借为林忆莲制作的专辑《盖亚》,一举摘得第2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和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成为内地获此殊荣的第一个音乐人。
《最后的草原》通过九个乐章,作品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回顾了蒙古族人民悠然自得的游牧生活方式,一种建立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文化;现在则直面不断被逼退的草原,缺乏节制的采矿、农业和城镇化直接导致了生态的不断恶化;接着是令人捉摸不定的未来,它也许是一个反乌托邦的没有安达的世界,但也可能是草原的重生。 吴承昊 出⽣于1995年,专注于作曲和指挥,2017年毕业于哈佛⼤学,获⾳乐及东亚研究双专业学⼠学位,2019 年毕业于茱莉亚⾳乐学院,获作曲专业硕⼠学位课程,现就读于莱斯⼤学作曲博⼠。他师从于谭盾、Chaya Czernowin、Pierre Jalbert和Derek Bermel等。他的作品屡获嘉奖,如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ACO)的新锐作曲家优秀奖、美国作曲家作家出品商协会(ASCAP)青年作曲家优秀奖、哈佛⼤学的Robert Levin作曲奖以及茱莉亚⾳乐学院的Palmer Dixon最佳作品奖等。他的作品在世界许多地⽅演出过,包括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和⼤洋洲。他还与许多⽂艺团体或个⼈合作过,包括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迷你苏打交响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澳州墨尔本交响乐团、塔斯马尼亚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苏州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北京国家⼤剧院、美国纽约城市芭蕾、澳洲悉尼国际钢琴⽐赛、Lontano、Parker、Argus、ETHEL弦乐四重奏、指挥家Osmo Vänskä、Case Scaglione、Benjamin Northey以及笙⼤师吴巍等。他的⾳乐之旅还受到中外的媒体⼴泛关注,如中国的⼈民⽇报、中央电视台、上海东⽅卫视、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Business Insider、哈佛⼤学的 Crimson 以及⽇本的朝⽇新闻等媒体。 安达组合 蒙古语安达是结拜兄弟之意,安达组合组建于2003年,10名成员都来自锡林郭勒大草原阿鲁科尔沁,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作为国内现今唯一擅长将马头琴、口弦琴等传统蒙古族乐器与呼麦演唱完美结合的专业艺术团体,他们于2006年在权威歌唱赛事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勇夺原生态组团体第一名,从而声名大噪。安达组合目前是中国在外国巡演场数最多的乐队之一。
《抹布爱情》讲述的是8单元501室里五块抹布的故事。他们的身世也许不算扑朔迷离,却都大有来头。他们的生活忙忙碌碌,也不妨在劳动中玩点儿艺术。他们偶尔感怀身世,在彼此劝慰中暗生情愫。随着新成员一一超级抹布阿威的到来,一个重大变故即将发生,性格迥异的卷毛花菇丽丽和大黑将如何各显神通,力挽狂澜?12首或欢快或感伤的原创歌曲,夸张幽默的舞蹈,从抹布的视角折射了生活中平常小人物的身份认同和独特价值。 陈佳玮导演陈佳玮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曾获2011上海之春新人新作创作评选新人奖。作品《一句顶一万句》入选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暨青年艺术创想周邀约剧目。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银奖。
日常聒噪之乱耳,江南丝竹之乱耳……人类生活之声声乱耳,仿佛器、物、心的交响乐。作者无心或有意,听者各有感悟。《物语》从随手开启了一个可乐罐子始,由貌似琐碎无意义的碰撞挤压构筑了一个饶有趣味的声景,吴音抑扬的评弹迂回穿插在现代感的金属调性中,弦琶琮铮或急或缓,舞者的行进顿点,适时切入多声道交互的电子音乐节奏……物、语、声、音糅杂一体,是一场从细微和平凡中的跳脱和旁观,是特别的音乐体验。 李磊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作曲方向博士学位。其作品音乐语言丰富、创作风格鲜明、富有个性,曾获第十五届文化部全国音乐作品评奖(文华)二等奖,第三届TMSK刘天华奖民乐室内乐作品比赛二等奖等。曾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等国内知名乐团及演奏艺术家合作,作品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旧金山中国文化中心、台北国家演奏厅、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