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个中国北方的县城,已经定居英国的母亲准备在吃完早餐后与儿子分别,席间,生性热爱冒险的儿子提出自己去旅行的计划。两个人的闲谈越飘越远,有意无意地指向对方的痛处,逐渐向着无可挽回一路狂奔.....此二人原创话剧曾于去年末在光影车间静剧场成功上演并获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此次希望借助创想周的机会,让这部剧和更多观众接触,共同探讨剧中提到的原生家庭问题。我们会根据观众的反馈继续打磨剧本及表演,为之后的剧场公演做准备。此次剧目将以工作坊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并引入当下最为流行的互动戏剧概念。观众在其中不只是观众,也是编剧,也是导演,因为这不只是一个舞台上的故事,它会是每一个观众的故事。期待你与我们共同呈现的全新的《时刻》。
畅想未来后生物时代智能科技运用的声音艺术融合生物艺术装置系列小品,创作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目前由电波主题、母体主题和漂流主题组成。系列持续开放研究中.....提笼遛鸟,悠然自得。拥有我们的个人数据和音视频记录回忆的手机扮演未来所谓的宠物角色,我们可以与他们对话交流,对我们来说仿佛一切可控,社交距离并没有阻碍媒介讯息的沟通,自我内心心理秩序的建立也有了支点;对他们来说,笼子也似乎并不阻碍他们自我迭代更新和意识生成。母体,生物孕育的温床,也是安全感的代名词。充满群体智能的黏菌在湿度宜人的环境下不断呈网状扩张生长,叠加两部手机时不时的受外界声响刺激发出的啼哭和咿呀学语扮演起了未来智慧进化尝试融合生物智能的想象,抛出了这样一个湿性未来的话语背景。星辰大海,广袤深邃。幼时,你可曾在海边捡拾花贝壳和听海螺?可曾寄出属于你自己的漂流瓶?后疫情时代,大家相忘于江湖,我们化身手机上在线会议里的头像,声音经过捕捉传输和远程电脑的实时处理再返回输出,延时叠加啸叫的信息流满是网络通讯时空的痕迹。
由上海戏剧学院17级舞美系服化设计专业缪苏菲发起,悄然在上戏实验剧院的后台落地发芽。把演出后剧场中的鲜花做成干花。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从喧闹归于静谧的后台。从第一支花开始,到数以干计的花束。从一个人,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个项目自发加入。那些只承载属于一个人记忆的鲜花,它们值得有更广泛、更具价值的归宿。改变一束花的命运,这就是凝炼美好与永恒的开始。